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低碳经济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历史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 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要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是未来10年左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任务。顺应时代要求,应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1)经济危机往往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既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挑战,也将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动力。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科技创新将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形成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如果中国能够在低碳经济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就能够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2)低碳经济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应当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的“高碳排、高污染、高增长”已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重化工为特征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以低碳经济发展为重点,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改变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传统产业价值链,努力形成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高科技环节和链条倾斜的现代产业价值链。
(3)以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环境正在形成。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争取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显著下降。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正式使用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概念。9月25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透露,未来将加强可再生能源与核电的比重,并大幅提高原定核电所占比例的目标。11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许多专家认为,从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指标概念到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将对国内的能源结构带来很大影响,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主题。
2. 将传统产业改造为低碳产业
从中国国内产业发展的现实看,传统农业和工业都需要进行低碳改造,使其发展能够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
(1)发展低碳农业。现代农业实质上是“高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例如,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亟须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如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也可利用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燃料。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途径。在规模化畜牧业养殖中,可利用畜牧粪便开发沼气,获得生物质能。
(2)发展低碳工业。发展低碳工业已是刻不容缓。在注重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应该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相结合,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同时,政府要制定高碳能源、高碳工业、高碳产品的税收政策,制定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优惠政策,使低碳工业成为企业家有利可图的新兴工业领域。
3.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产业集群,中国需要形成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尖端产业,加快低碳产业链条的形成。
(1)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中国已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现在的关键是如何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最重要的科学依据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2)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仅仅依靠技术引进和简单模仿,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形成有重大突破的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源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没有十到几十年的积累不可能出重大成果。为此,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显著提高全社会的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