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对后危机时代的改革走势做基本判断。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抓住改革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一揽子”改革,集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形成发展方式转型的活力、动力和合力,走出一条以扩大内需为主线的发展新路子。
一、超越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我国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根源主要是体制机制缺陷。比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主要在于转变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质性破题;社会建设滞后于社会需求转型的进程,目前尚未在制度上保证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依据这个判断:第一,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新突破;第二,社会发展依赖于社会体制改革的新突破;第三,政府转型需要尽快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有重大突破。
1. 超越经济增长方式
从范畴的大小看,发展方式可以有三种提法:
(1)经济增长方式。其内涵主要是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这是我国在“九五”计划中提出的两大转变之一。经济增长方式侧重于从资源配置角度,着重探讨如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使粗放式、低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成为集约式、高效率的利用方式。
(2)经济发展方式。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内涵是指从投资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内需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主要途径是: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主要是: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社会公共需求转型,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型社会体制和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转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2. 后危机时代改革的历史使命
从后危机时代的趋势看,改革的目标不能仅限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
(1)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总体要求,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环节,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基本路径,微观基础与宏观体制改革并重,集中解决制约可持续增长能力深层次、关键性的体制性矛盾,实质性地扩展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2020年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基础。
(2)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型社会体制和社会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在形成发展型就业体制、建立重大利益协调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为促进就业、扩大国内消费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形成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基础制度,开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进步的新局面。
(3)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府转型为主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权力结构,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大突破,建立有效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公共行政体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