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后危机时期,企业时时面临着各种风险。
一、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主要风险
1.诚信状况恶化,带来信用严重缺失的风险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虚拟经济泡沫破灭导致金融衍生产品创造货币、创造财富的功能瘫痪,致使信贷中断,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截止到8月7日,今年以来美国倒闭的银行数目已达72家。随着商业地产市场的继续恶化,美国中小银行倒闭还可能继续升级。对于美国大银行来说,由于大量不良资产仍未得到清理,也面临巨大隐患。美国7月份有12.6万人申请破产,较去年同期上升36.5%。截止今年6月底,全国已累积申请破产67万宗,预计年底申请破产人数可能高达140万人。上半年日本共有超过8000家企业倒闭,为六年以来最多。银行破产,不还储户的钱。企业和个人破产,不还银行等债权人的钱。说话不算数,借钱不还,合同违约,信用严重缺失,造成企业定单不确定性增加,合同不能兑现,不能正常履行,加剧了信用风险。
2.失业率居高不下,带来劳动关系紧张的风险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造成的需求萎缩,迅速实行了裁员和减产,失业率都创新高。6月份美国失业率升至9.5%,是1983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7月份虽略有下降,仍为9.4%。美国372个城市的统计,93个城市失业率已经高于10%,预计年底将达到10%。欧元区失业率升至十年来最高。欧盟统计局7月31日宣布,6月份欧元区十六个国家的失业率为9.4%,比5月份进一步增加了0.1个百分点,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失业率也创多年来的新高。日本5月份失业率为5.2%,6月份失业上升到5.4%,7月份又上升为5.7%,是2003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日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失业率最高达到5.5%,现在的失业率已高于二战后的最高水平。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从总量上看,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失业率居高不下,造成劳动力市场供给过剩,企业职工就业岗位减少,加剧了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3.贸易保护严重,带来企业境外被起诉的风险
金融危机下,各国都不同程度地设置障碍,限制进口。据WTO统计,2008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是全球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成员。今年上半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多达58起,涉案金额超过80亿美元。我国不会以贸易保护对抗贸易保护,但我们希望各国作出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郑重承诺,不要让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今年以来,我国主要出口市场萎缩普遍加剧,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大幅度下降。我国企业因遭到一些国家不公平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造成出口产品受阻,市场份额减少,加剧了企业被境外诉讼的风险。
4.产能相对过剩,带来生产经营风险
我国一些行业外部需求下降,直接导致产能过剩,不仅存在低水平产能过剩,而且高水平产能过剩问题也很突出。钢铁、有色、煤炭、纺织等传统的产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的倾向。钢铁行业的冷轧薄板、热轧薄板等高端产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工业生产需求萎缩,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急剧凸显出来。2009年全国钢铁产能预计为6.6亿吨,实际需求预计约为4.7亿吨,产能过剩1.9亿吨,但同时还在新建许多钢铁项目。在当前企业生产能力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优胜劣汰的机制尚不健全,一些本该退出市场的落后产能难以淘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储备不足,在新上项目的过程中,存在领域集中、技术和产品趋同等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5.并购重组活跃,带来盲目抄底的投资风险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今年上半年的并购市场一共1427宗,其中第一季度616宗,第二季度811宗。国内企业并购重组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投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与此同时,一些境外企业资产因危机迅速缩水,国内企业去境外并购优质公司、资产的机会多了,投资成本降低,交易条件改善,在投资中有可能处于较有利的位置。一些企业出口受阻,以投资带动出口无疑是开拓市场的一条捷径。企业希望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来重新布局,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国外著名的品牌、销售渠道和核心技术,以很快的速度进入某国市场。企业走出去并购,既是馅饼,也是陷阱,仅一步之遥。所谓陷阱,就是指不了解目标国企业的全面情况,无法判断并购对象的真实价格,在出价上上当;并购后操作失误,不但不能把并购企业的价值挖掘出来,反而会把自己的企业拖入泥潭,加剧对外投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