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有力地指导着我国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实践。
30年来,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制定了建立经济特区、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逐步扩展到全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外经贸体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进行了全面改革。这些政策措施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具体化,成为指导改革与实践的传动纽带,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我国已进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贸易伙伴已达220多个,货物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7605亿美元,增长了84倍,同期世界排名也由第32位跃居到第3位;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4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长了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升至3.6%;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利用外资几乎从零开始,到2006年底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逾6800亿美元,多年来一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虽然较小,但已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06年底,我国从事跨国投资与经营的各类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金额900多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包括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营业额由1992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356亿美元,增长了10余倍。
从对外开放的总体步骤和格局来看,自1979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从沿海到内地、从东向西、由局部到全面,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其重要标志是:
(1)对外开放扬帆起程阶段(1979~1983)。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5月,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4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航船开始扬帆起程的重要标志。
(2)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阶段(1984~1991)。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逐步扩大到了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初步形成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格局。
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逐步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辽东半岛、胶东半岛。
1988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重大决定,设立海南省,同时兴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并给予了较大的政策倾斜。
1990年4月,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
1991年,开放满洲里、丹东、绥芬河、浑春4个北部口岸。同年,国务院还相继批准上海外高桥、深圳福田、沙头角、天津港等沿海重要港口设立保税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发展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和转口贸易。
(3)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地域格局基本形成阶段(1992~2000)。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些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央决定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将对外开放推向纵深。我国对外开放出现新的转折点。
①1992年,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
②开放珲春、绥芬河、黑河、满洲里、二连浩特、伊宁、塔城、博乐、瑞丽、畹町、河口、凭祥、兴东13个沿边城市。鼓励沿边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③1992年,开放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④2000年,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到广大到西部地区。至此,全方位对外开放地域格局基本形成。
(4)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至今)。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加入WTO后,原区域性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开放领域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扩展;市场准入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环境也随着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而更加透明和规范;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WTO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成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所遵循和参照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