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二、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改革”

  时间: 2010-05-20    已有人阅读过

我对“第二次改革”的研究,主要还是基于改革所处的历史阶段、改革环境、改革面临的矛盾与30年前有明显不同。基本的判断是:我国开始进入以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改革新阶段。

1. 第二次改革与第一次改革有机联系但又明显不同

应当说,第二次改革和第一次改革,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阶段性的特点。我之所以提出“第二次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第一次改革,我国总体上还处于生存型阶段,解决温饱问题是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基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改革,我国开始进入发展型的新阶段,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成为改革的主要挑战,基本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说,第一次改革破除计划体制的特点突出;第二次改革重点放在建设上,大目标是建设以公平与可持续为目标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第一次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落后的问题,是社会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第二次改革,生产力已经得到极大释放,面临的是内需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

3)第一次改革,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很长时期内把转变经济总量增长方式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二次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目标,需要推进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等在内的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目标。

2. 实现从投资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是第二次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的看法是,第二次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消费大国,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基本思路是推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第二次改革就其领域而言,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领域和行政管理体制;就其实质而言,不仅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也涉及社会公共需求转型和政府转型;就其目标而言,不仅涉及消费,还涉及创新、公平、绿色。

1)能否全面提高消费率,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是未来30年我国能否真正成为经济强国的一个核心因素。

2)从生产大国走向消费大国是第二次转型的战略目标选择,走向消费大国将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为此,需要把构建消费大国的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主线。

3)“十二五”是推进第二次转型的关键五年。能否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取决于未来几年能否下决心推进相关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

3. 第二次改革的时代性特征

总的分析是,第二次改革要适应时代性发展趋势,推进相应的转型与变革。

1)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随着我国内部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外部需求的萎缩将成为中长期趋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增长是必然选择。这就需要围绕推动消费推进相关方面的重大体制变革。

2)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改革。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滞后成为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未来510年正是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黄金期,城市化率有望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达到55%60%。如果这个时期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有重大突破,城市化率有可能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达到60%左右。

3)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我国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伴随着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为此,需要加快社会体制的转型与改革,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年均增长率至少达到5%,未来10年左右投入15万亿元左右。

4)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低碳经济涉及发展方式,涉及制度安排。我国主动应对减排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加快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环境产权制度改革。

5)政府转型时代的转型与改革。可以说,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是政府转型。这就需要尽快转变“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上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为特征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主编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定价:59.00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