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须以改革的突破来化解经济压力

  时间: 2010-05-22    已有人阅读过

2009年是我国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过去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时期社会全面转型的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全面转型压力的增大,对后30年的我国改革发展无疑是一个战略性的挑战。为此,必须以改革的突破来化解经济压力。具体来说:

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双重难题。历史经验表明,危机往往是改革的重要契机和重要起点。过去30年,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镇国有企业改革,还是财税金融体制变革,大都具有危机导向的特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需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双重难题。为此,在当前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同时,如何尽快推出并实施“一揽子”改革计划,集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建立与发展型阶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短期和中长期兼顾、标本兼治的新路子,走出一条以内需为基础的发展新路子,是方方面面对我国下一步改革的热切期盼。

以市场化改革破解“保增长”难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宏观政策把“保增长”作为重要目标。应当清醒地看到,保增长不是一般性地恢复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增长,而是努力实现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基础上的持续平稳增长。这就需要将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拓展到资源要素领域、垄断行业,发挥民营经济作用,使投资能够反映市场真实需求;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增长;这就需要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致力于解决中长期、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以推进经济增长机制的转型。

以积极的社会变革缓解经济压力。加快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使基本公共服务惠及13亿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成为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增长进程中,政府承担“底线公平”的责任不可或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以高素质的劳动力替代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通过基本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完成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走扩大内需的道路,就需要通过基本社会保障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未来预期,解决扩大消费支出的后顾之忧,扭转“高储蓄、低消费”的倾向。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安排来化解基于利益关系调整中的某些社会矛盾。

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对外开放带来巨大冲击,但也带来历史性机遇。抓住机遇,应对危机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进程。比如,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时候,我国企业要走出去收购发达国家企业相当困难,而这在危机背景下变得相对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收购资源性企业、制造业研发和销售两端的产业链条,有利于未来发展所需资源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升级。

应对危机需要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力度。国际金融危机客观上使政府进入一个危机管理过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发展模式转型双重挑战,需要从多方面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切实增强政府危机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①在经济危机与改革发展的战略转折重叠关键时期,政府工作迫切需要政府统筹兼顾多方面的改革发展任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避免重大决策失误。②形成应对危机的社会合力,既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全社会力量来应对危机。③应对危机需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以增强应变力、执行力。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要保持中央地方高度一致,需要在改革和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做出新的安排。④短期与中长期兼顾,关键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危机状态下困难群体呈现增多的态势,民生问题相对突出。从短期看,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从中长期看,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是扩大消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步骤。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主编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定价:59.00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