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对《 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

  时间: 2010-05-23    已有人阅读过

一、改革之年要树立三个基本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05年是改革之年。这些重要指导思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为了突出改革,我提出改革之年要建立三个基本思想:

一是把改革作为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基本措施;

二是把改革作为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

三是把改革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二、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我觉得这样提法分量不够。证券市场指数一年之内从2400点跌到1200点,掉了50%,已经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股灾了。谁是赢家,谁是输家?1993~2002年,国家财政印花税收入1800亿,国有企业上市收入12千亿,证券公司和中介机构收入3000多个亿。广大股民亏损8900多亿,平均每户亏损了13000多块钱。如果包括2003年和2004年,股民亏损就更多了。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这么多股民成为输家,不能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方向性的意见。现在政策利好消息已不大起作用。(温总理插话:管一两天)。所以说,为了稳定证券市场预期,必须制定总体战略,抓住时机,推进制度性改革,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积极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我提出是指发展混合所有制金融企业,还是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都要发展?(温总理:是指后者。)如果是后者,那就重点不突出,建议改为:积极稳步发展非公有制金融企业。

《报告》提出“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这句话十几年前就在中央决定里写了,可是到现在没有根本改观,反而直接融资的比重降低了,问题是把风险都集中到银行。所以建议增加:在控制风险条件下,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三、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重点 

我不赞成“国企改革仍然是中心环节”的提法。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那时候改革的微观基础没有确立起来,抓住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了很多,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得差不多了,抓住国有企业改革带动不起其他方面的改革,因此改革的中心环节应转到政府改革层面,政府改革可以带动其他方面改革。(温总理:政府改革是关键)。

国有企业改革不是中心环节,但仍是重点。2004年,国有企业110月份就有4000多亿利润。我认为这是好事,但不可盲目乐观。

第一,要看看这4000多亿利润是怎么来的。利润主要是靠垄断企业,7个垄断企业就占到了67.7%,中石油的利润就1100多亿,占1/4。在利润当中,大约有40%靠涨价,40%靠规模扩张,只有20%是靠企业自己的。

第二,大企业资产损失很多。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材料,在181个中央企业中资产损失的有80个,其中40个企业损失10%,还有40个企业损失20%以上。

第三,中央企业注销的资产很多,申请注销的资产有3700多亿,加上财政部已经注销的有1000亿。这二者共4000多亿,和国有企业的利润差不多了。

第四,国家给国有企业大量的投入,大量的贷款,技术改造贴息,大量的债转股。10000多亿债转股中,仅鞍钢一家企业就是64亿。

第五,这4000多亿利润都留到企业,没有交到国库。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乐观,更不能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企怎么分开,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完善,产权多元化怎么实现,怎么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中去?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改革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四、加快推进“两税合一” 

现在“两税合一”(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呼声很高。因此我建议,不管部门如何反对,不管地区如何反对,不管外商如何反对,国务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两税合一”,为什么?因为:第一,是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需要。外资企业所得税15%,而内资企业高达33%;第二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需要。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我们不能在压力下被动升值,而两税合一和完善出口退税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很多了,外贸出口已经很多了,但不是越多越好。比如,我们高价进口了原油,加工后,低价出口,这实际上是把廉价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补贴给外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外汇,因此要做出选择,要提高质量。此外,构建和谐社会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考虑对公益事业给予税收优惠,以鼓励富起来的群体支持公益慈善事业。

五、排除干扰,坚持改革 

当前改革的干扰不少。第一个干扰,就是有人借所谓的批判新自由主义来否定改革。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就是主张经济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国际化。批判新自由主义者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按照新自由主义设计的,因此在改革中出现了这么多矛盾和问题。

第二个干扰,有人说现在不是要提高执政党的能力的问题,而是要纠正路线问题,认为中国走了一条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科尔纳是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我和他就新自由主义问题交换了意见。他觉得好笑,说:“新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这是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怎么能生搬硬套到中国的改革实践中来呢?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这是举世公认的。”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排除干扰,千万不能因批判新自由主义而否定改革,千万不要上当,否则有灾难性的后果。

六、尽快建立改革协调机制 

当前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谁来进行总体设计?谁来协调?实践证明,靠部门是不行的。我提出三个方案供选择:

一是恢复国家体改委;

二是建立国务院改革协调领导小组,由总理来兼组长,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作为小组成员;

三是扩大发改委改革的职能。

我征求过不少人的意见,认为第二个方案是可行的。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高尚全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定价:39.80元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