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理解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我体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中国的国情实行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五个特征:
(1)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它不同于“以官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我们的目的就是使老百姓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小平同志要求的,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当然共同富裕不可能大家同时实现,而是有先有后。即使到了共同富裕后,还是有差别的,没有差别那是平均主义。富裕程度虽然不同,但是大家已经共同富裕了。
(4)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5)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与发扬,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创造先进的文化。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改革20多年的实践充分说明,凡是认真践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地方,经济发展就快,充满活力。
我多次去浙江进行调查研究。浙江从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少、国家投入少的小省一跃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经济发展依然走在全国各省前列。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23.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365亿元,占全国的7.3%,总量排名从全国的第12位跃居到第4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31元增加到2005年的27552元,相当于3400美元左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浙江人民的富裕程度列在全国各省区首位,而且社会很稳定,社会群体事件很少,人民拥护共产党的程度很高。
浙江省之所以发生巨大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社会主义是人民向往的社会主义。经过我的考察,浙江省已经形成了民本经济的格局。
什么是民本经济呢?就是以民为本,立足于民,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也就是老百姓经济。民本经济是相对官本经济而言的,其主要特点就是:社会投资以民间投资为主,经济形式以民营为主,社会事业以民办为主,政府管理以创造环境为主。
民本经济是很有生命力的,为什么?因为民本经济确立了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过去搞的计划经济是官本经济,现在人民主动地创业,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人们的独立经济利益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主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也使得经济社会效率不断提高。民本经济的充分发展赋予整个社会经济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民本经济是市场经济、竞争经济,在竞争中能够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在竞争中提高了民本经济的生命力和整个经济社会的活力。市场经济通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以竞争来实现市场的占有,不论企业的性质如何,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则。民营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存和发展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正是因为这种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经过优胜劣汰,民本经济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竞争性行业体系,壮大了自身,也给整个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带来了活力,更好地激发了人民创新精神,这就是“五千精神”: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头万绪抓根本。这种“五千”精神,是浙江人民能创造奇迹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人民社会主义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强调“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本质是人民的即公众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执政理念,都是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人民的即公众的社会主义,简而言之也可以说是人民社会主义。
人民社会主义就是老百姓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而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人民社会主义区别于国家社会主义,人民社会主义是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国家社会主义是政府控制和配置全部资源,政府包办所有企业,政府作为创造财富主体。
人民社会主义不是空想的社会主义,而是中国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的社会主义。
仍以上面所说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的公有制经济比重只占28.5%,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比例仅为21.3%。温州的发展模式,早就有人批判过了,认为温州是资本主义的典型,其政权不掌握在共产党手里。浙江的领导人总结得好:我们“内部在不争论中发展,外部在争论中出名”。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浙江搞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即人民社会主义。我曾多次讲过,希望浙江的今天成为全国的明天,因为这样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应当思考一下,政府作为环境创造主体,支持老百姓创业,老百姓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老百姓创业致富后,国家财政税收也就多了,政府就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老百姓能安居乐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不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吗?
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这次改革争论中,为什么有人提出国务院发展非公有制36条是违背宪法的,不是搞社会主义?为什么有人说《物权法》是违宪的,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为什么有人说改革方向出了问题,改革是在搞资本主义?为什么国有经济实现战略性改组,就有人认为是搞私有化,就不是搞社会主义了?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人说:计划经济从来都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必要的和唯一的可行性选择?
有人认为,现在全国工业产值中,国有的比重已不到20%,公有制经济不占主体地位了,私有化了,不是搞社会主义了,搞资本主义了;按照这些人的逻辑,只能搞一次国有化运动,把国有经济比重搞到70%~80%才能算搞社会主义。按照他们的逻辑,只有倒退回去才算是社会主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有人是故意借机攻击党的改革路线和方针政策,有人则是因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分歧。这次争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争论还会继续下去,100年也不会罢休。我们应该明确地指出:倒退回去是没有出路的,背离党的路线的,老百姓是不会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