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第一节 消费主导决定经济转型

  时间: 2012-03-26    已有人阅读过

  消费主导决定经济转型的成败

  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城市化

  消费主导的城市化重在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国有资本应当更多地配置在公益性领域

  从消费主导的战略高度支撑中小企业发展

  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从投资大国转向消费大国,是决定我国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消费主导是可持续增长的基本支撑,没有消费这个内生动力,依靠投资很难实现中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消费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所有的不公平,包括收入差距的扩大等,最终体现为消费的不公平。只有尽快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才能有效地解决需求结构失衡的矛盾,进一步增强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①。

第一节  消费主导决定经济转型

  消费主导,既是经济转型的基本目标,也是经济转型的决定性因素。为此,要以消费主导为目标实现“十二五”经济转型的突破。

  一、消费主导是最大的结构调整

  走向消费主导不仅涉及到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形成,而且涉及到社会公平;不仅涉及到短期的政策调整,而且涉及到中长期的战略安排;不仅涉及到投资消费关系的调整,而且涉及到其他结构性矛盾的解决。

  1.消费既是经济发展手段,又是经济发展目的

  (1)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衡量经济发展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看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是否合理。在供给与需求两个因素中,需求具有决定性作用,需求决定生产、决定供给。消费需求不仅决定着中长期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还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经济发展与消费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起来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相应大大增强,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出口,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居民收入水平并未同步提高,消费能力增长慢于投资能力增长,很有可能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制约经济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制约收入与消费的增长,形成恶性循环。我国走向消费主导,就是要避免消费与发展之间出现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尽快建立起两者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消费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消费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从人的自身发展看,消费既是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又是形成人的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劳动技能,都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消费的过程就是人口、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消费直接决定了人的发展,决定了一国国民的能力水平。国民能力反映出人力资源的丰裕程度,反映人力资本的多寡。无论是从个体来看,还是从社会整体来观察,在市场经济循环中,居民能力的差距从根本上决定了收入、财产的差距。从这个角度说,妨碍社会公平的不是收入、财产差距,而是消费不公平导致的能力不公平,从而使起点不公平。因此,走向消费主导,就是要尽量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消费差距,进而缩小发展的起点差距[1]。

  2.扩大消费既是短期政策工具又是长期战略目标

  当前讨论扩大消费,总是放在“消费、投资、出口”这个“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下。但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主要是用于短期的政策决策,而不是用于长期的战略制定[2]。扩大消费,不仅仅是短期宏观政策相机抉择中的一个工具,更是中长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简单用“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消费,尤其是分析中长期问题,使“扩大消费”短期化,有可能会带来战略上的误判。

  (1)“扩大消费”短期化,容易带来宏观政策的两难。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多变的格局下,注重短期政策和短期平衡是必要的。问题在于,政府过于注重短期问题,往往容易忽视长期问题,反而加大了解决短期问题的难度。其突出的表现是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一方面,消费不足,增长内生动力不足,想要较高的增长速度就需要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另一方面,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胀压力明显,很难继续实施下去,但如果继续紧缩又会对中小企业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现实情况看,宏观政策上的“两难”根源于意图用短期政策工具来解决长期问题。相机抉择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但这是一种短期分析框架,只能运用于短期的、应急式的问题。凯恩斯自己也认为,在短期内,相机抉择是有效的,但中长期内新古典经济学的结论,如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等,仍然成立。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凯恩斯主义已经遭遇相当多质疑;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我国,过于依赖“三驾马车”的分析方法并使其长期化,会带来更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在这个分析框架下,我国转轨时期相当多的问题是无解的,包括宏观政策的两难。如果不从体制根源认识这些问题,不从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仍然寄希望于用凯恩斯主义那种短期思路来处理中长期问题,寄希望于通过相机抉择的宏观政策调整来促进中长期增长,恐怕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会越来越多,面临的两难会越来越多,短期政策调整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2)“扩大消费”短期化,容易忽略中长期规划的落实。例如,五年规划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一些重要目标屡屡落空。“十五”计划要求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结果该指标反而从2000年的46.4%下降到2005年的38.8%,并且下降速度加快,到2010年时仅为33.8%;“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3%、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2%的目标均未实现。客观地看,这些中长期发展目标不是通过短期政策调整就能够实现的。目标的落空,在很大程度上与过于注重短期目标直接相关。

  (3)“扩大消费”短期化,容易使短期问题长期化。一方面,一些短期问题得不到解决,有演变成中长期问题的趋势,例如通货膨胀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另一方面,一些长期问题也到了解决的关键时刻,包括消费率持续走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制约增长潜力释放的问题,已经绕不开、躲不过。如果不能尽快把决策眼光从关注短期转向关注中长期,从集中于政策调整转向集中于体制改革,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短期问题长期化、周期性问题结构化和政策问题体制化,进而加大“成长陷阱”的风险。

  3.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无论是产业结构升级还是技术结构升级,都取决于消费结构的升级。随着我国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转变,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经济结构只有适应这个变化趋势,才能有效地进行调整与转型升级。

  (1)产业结构升级取决于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实质是供给结构。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供给结构需要与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相匹配。这意味着消费需求变化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消费结构中,发展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尤其是服务消费全面快速增长,由此对供给结构、对产业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发展进程,就能给我国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

  (2)技术升级取决于消费结构升级。中长期的经济增长依赖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着明确的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世界科技史表明,几次工业革命,基本发出点都是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美国总体上在技术创新上领先,关键就在于它有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例如,早在1986年,乔布斯就投资于尚未成熟的电脑动画技术,成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他的预测是,这项技术有广泛的市场基础。此后推出的《玩具总动员》成为电影技术跨时代的产品[3]。正是有这样的消费需求,一些类似的高科技大都在好莱坞电影制作中率先使用。再例如,美国航天航空领域不断推出新技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技术可以很快地投入市场,转化为社会的消费需求。因此,技术升级重要的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网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